得利于公司配备的高效推进叉车,使得配送中心的装车任务变得轻松而又快捷,稳定高效的装车是保障物流顺畅的关键。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因为车辆不同造成推进叉车面临一个尴尬难题:其原设计的七个叉齿在装卸规格统一的集装箱时尚能胜任,但一旦面对尺寸更宽的平板货车,盐包因两侧悬空缺乏支撑,屡屡发生散落、掉包的情况,既影响效率,又存在安全隐患,成为横亘在装车一线的一道现实难题。
这一痛点被李海波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凭借多年的维修经验和一股爱钻研的劲头,他主动向难题发起挑战。通过对作业现场的细致观察与无数次推演测算,李海波师傅精准地诊断出问题的核心在于“支撑点不足”与“缺乏适应性”。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为现有叉车量身定制,增配两个可自由收放的“活动叉齿”,如同灵活的副臂,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进行调整,当作业对象变为平板车时,这两个叉齿便能迅速就位,瞬间拓宽承载面积,有效延伸支撑跨度,将原本悬空的盐包两端稳稳托举,如同为盐包系上了“保险带”,彻底解决了两侧掉包的顽疾。当作业对象为集装箱时,这两个叉齿又能迅速收拢不影响作业,这项改造堪称神来之笔。
真正的创新往往不是源自最初的想法,而是来自对既有认知的突破和深度探索。而创新的启发往往源于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细节的不懈钻研,李师傅的这项小革新,成本不高却效益显著,不仅提高了装卸效率,更消除了安全隐患。以其巧思与实效充分展现了基层员工立足岗位、开拓进取的匠人精神,为公司降本增效与安全生产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