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此词,源于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章为佳作奇文无异,让人欲一读为快,但读至“落英缤纷”时却是觉得思绪放缓,这寥寥四个字似乎呈现了时空穿梭的景致,让我仿佛看到了飘逸纷纷的漫天桃花,或粉、或白、或红,或是绕风漫舞,或是轻拂枝头,或是逸散空中,让人虽未小酌却似畅饮佳酿,原来醉人的不仅仅只有醇酒甘酿。在我还浸沉于桃花的极致飘逸之中时,思绪在无意之中又似让我看到了散发披襟、不拘缛节、对酒狂歌的五柳先生,也正是这独属于魏晋雅士的诗意浪漫才会让人心境翻涌,灵台思动,才会产生肆意荒野,纵思洒脱的遐想和冲动。
但向来喜静的我,终是没有放浪形骸,逐风野际,只是将走到户外,接触阳光就视为了拥抱自然之举。踱步于机关院落中,一切事物由于接触的时间短都是略有新意,尽管没有青砖黛瓦,绿水环廓,但局促空间内的布局也算是错落有序,有盈园的青翠绿意,也有连片的悦目缤纷,更有镌刻传法先生所书的“清风正气”四字的廉石立于葱葱绿园中,文字充满肃严之气,笔韵也颇具晋唐的书卷之雅。
拜赏完先生的笔意后,移目他望,最为吸引我的是青丝垂若绿瀑,微风过时绿意翩然摇曳的几株柳树。由于柳树高大健硕,枝干盈壮,绿丝紧靠,虽非遮天蔽日,倒也几乎连成一片,形成轻透如绢帛的绿墙,映衬的其周边都充盈了青翠之色。信步从其下走过时,时有柳丝拂过脸颊,掠过发际,似是偶然,却若着意,让人觉得如有佳友相伴。
驻足于柳丝下,放目望出,溢入眼帘的是绽放于枝头的哪一抹抹春色,努力搜索记忆,也无法将每一朵花的名称都叫出来,识花的同事告诉我的名字也早已忘于脑后。有意用所谓的小软件进行识别,又觉得扰了兴致,让自然之物染了世俗的印记,索性间也就不做理会,只欣赏这来自春日的馈赠。
偶有和风轻起,吹动柳丝飘飞,若惊鸿翩跹而舞,又似骄子婉约身影,让人惊艳,让人期许。然此刻,最让我心意一动的,是那柳丝后的落英缤纷之景,虽不似我思绪中的纷纷扬扬,但也有些许随风飘落。有缓停于冬青之上,有散藏于青草丛中,也有飘飘落落后,粘在我衣襟之上的,我的内心不竞一喜,原来无须探寻桃源之境,亦可赏隔世之美。
然在我目光随落叶触及地面之时,内心亦随之泛起丝丝涟漪,原来世间万物无论是浩瀚宇际,还是微末纤尘,都在极致遵循着阴阳之理,在合乎天道的流转着。或在盛艳之时飘零放逐许有不舍,更可能融入污泥化作尘埃,然盛衰之间恰是生命的轮回之迹,这也可能正是“落英缤纷”的极致之美,也正是五柳先生“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之时悟透人生哲理的洒脱之情于笔端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