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全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要义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两部著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更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在《实践论》中,毛主席证明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观点,指出人类认识的根本来源是实践。结合书中案例分析,我意识到生活中许多“纸上谈兵”的困境,本质是对实践环节的忽视。例如,工作中的创新方案若未经实际验证,仅停留在理论推演层面,往往难以落地。这启示我要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模式解决问题,避免陷入空想或经验主义。
《矛盾论》提出的“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复杂问题的处理方式。关于矛盾转化的论述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在团队协作中,不同意见的碰撞看似冲突,实则是推动问题解决的动力。我们需要区分矛盾的主次关系,聚焦核心问题而非被表象干扰。尤其是我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全生产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用到《矛盾论》的方法来推动解决,决不能搞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应该在过程中,动态地解决各阶段的矛盾,从而达到矛盾的级次转换、降级,大问题变为小问题,小问题转变为没问题。
导读部分通过背景分析,帮助我理解两篇著作的针对性。例如,《实践论》批判了教条主义对革命实践的危害,《矛盾论》则为革命提供理论支持。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逻辑,启示我们在运用哲学工具时,必须结合具体环境灵活变通,而非机械套用公式。
掩卷长思,哲学并非单纯抽象概念,更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注重从实践中检验认知,用矛盾分析法厘清问题本质,避免简单化思维。
以上内容是我的心得体会,另外说说情绪。只有伟大的民族能够孕育出“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只有最顽强的文明才能推导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实践论”“矛盾论”依然能够指引我们行稳致远,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啊!
(安全环保部)
撰稿:刘军
部门负责人:李明
校对:房金鹤
责任编辑:孙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