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而生,傍海而兴。千百年来,盐工们以汗水为墨,以滩涂为纸,不仅书写了盐场发展的沧桑历程,也刻画了自身饱含咸涩与甘甜的人生轨迹。
我的童年浸润在盐场的风与阳光里,成长的足迹深深浅浅,留在了那片辽阔的盐田之间。如今,昔日的盐场已焕然一新,转型为现代化绿色园区,然而,那盐滩的辽阔景象,盐圩中的深厚情谊,尤其是盐工们那份质朴而坚定的奉献精神,早已如盐晶般凝结在我心底,永不消融。
记忆里的盐场,盐田如明镜般倒映着天光云影,洁白的盐粒仿佛大地的凝霜,海天一色,远山如黛,在港城独特的天空下,交织成一幅别具风情的画卷,而更令我难忘的,是那些可亲可敬的盐工。他们淳朴善良,以场为家,以业为责,每当电光划破天际,雷声滚滚而来,或是一个紧急的通知下达,他们便如听到集结的号令,义无反顾地从四面八方奔赴盐滩,守护那一方方结晶的希望。
晒盐,这门古老的手艺,看似简单重复,实则深藏着代代相传的智慧与经验。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制盐很大程度上是“向天讨生活”,盐工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积累的智慧,修整盐滩、调控卤水、精心管理结晶过程,尤其谨慎应对风雨天气,竭力降低损耗,提高产量,可谓是在风云变幻中争取每一分收获。
春夏秋冬,循环往复。春天整理盐田,秋季收获扒盐,夏季防洪护池,冬季维护设施……盐工们顶烈日、冒寒风,在风雨中穿梭,没有固定的作息,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常年的辛劳,让他们的手掌结满厚茧,皮肤被海风和烈日染成古铜色,与雪白的盐山形成无声而强烈的对比。许多盐工因长期在潮湿、艰苦的环境中劳作,患上了胃病、关节炎等职业疾病,但他们却鲜少抱怨,依然全心全意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正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一代代盐工锤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塑造了善于攻坚克难、甘于吃苦耐劳、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这便是宝贵的盐工精神。今天,虽然传统的盐场场景已然变迁,但盐场人血脉中的那份坚韧与担当从未褪色,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份厚重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新的时代征程,以坚实的行动,继续开创属于我们的崭新奇迹。
(资源管理分公司)
撰稿:李方艳
单位负责人:于广华
校对:宋思雯
责任编辑:孙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