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抵浙大华家池校区,那片盈盈绿水如一方沉静的碧玉首先映入眼帘。池水四周,草木葱茏,绿意如云,深浅交错间,自有一种端严而温润的书卷气氤氲开来。就在这明澈如镜的池水畔,我踏入了一场精心安排的培训之旅,一场既是知识碰撞的盛宴,亦是心灵成长的洗礼,更是一幅情谊与奋斗交织的画卷徐徐展开。
初遇时的陌生,很快在精心设计的破冰活动中悄然消融。会议室里,一张张成熟又陌生的面庞带着几分试探的笑意,我们彼此间交换姓名、握手言欢,陌生感渐渐在真诚的互动中如薄冰般融化。
课堂之上,是思想交锋的疆场。当辩论的号角吹响,关于“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选项还是可选项”的激辩如金石相撞。我凝神倾听,脑中急速整合着教授传授的转型案例与数据逻辑,起身反驳时,声音里带着初生牛犊的微颤,却力求字字清晰。你来我往间,思想硝烟弥漫。正是这唇枪舌剑的淬炼,让我顿悟:数字时代的弄潮儿,不仅需要孤勇探索,更需在碰撞中锻造真知。而更深的震撼,来自那些看似寻常的时刻:清晨薄雾未散,池边长椅已有前辈凝神研读最新行业报告;深夜研讨室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汇成奋进的乐章——原来耀眼的成就,皆由无人处的专注与坚持默默铸就。
教授们的课堂,则如高擎明灯,照亮数字转型的深阔海域。一位儒雅学者,将晦涩的技术逻辑拆解得如庖丁解牛,企业上云的路径在他口中变得步步清晰;另一位教授以鲜活的失败案例为镜,警示我们转型绝非一蹴而就的浪漫之旅,其间的战略定力与组织韧性,恰是穿越惊涛的核心龙骨。我埋首疾书,笔尖在纸页上簌簌奔忙,贪婪捕捉每一点智慧的星火,仿佛目睹认知的荒原被知识的甘霖寸寸浇灌,萌发出理解的新芽。
而最令人难忘的,是那场结业文艺晚会。当灯光渐暗,幕布拉开,那位平日严肃沉静的领导,竟唱起来了红歌。柔和的灯光映照着他专注的侧脸,台下掌声如潮水般涌起,这激赏的声浪里,分明激荡着无数个日夜默默耕耘的坚韧与才情,在那一刻终于绽放于众目睽睽之下。晚会散场,夜色中的华家池水波轻漾,倒映着星月与岸上灯火,我们依依话别,互道珍重——青训有期而情义无涯,这短暂的相聚,已在彼此生命的长河里投下了永恒的涟漪。
临别之际,我再次驻足于华家池边。池水如镜,映照出校园里那棵枝叶繁茂的百年老樟树,它根系深扎于大地,枝叶却奋力伸向广阔的天空——这姿态,恰如我们青年人当有的风骨:既需深深扎根于专业土壤,亦要胸怀高远,志在苍穹。
华家池的碧水在我心中荡漾不息,映照出前辈们者努力的身影,映照出恩师智慧的光泽,更映照着专业道路上无尽的远方。带着这份被知识、情谊与信念充盈的收获,我深知:企业乃至个人的蜕变征途,亦如静水流深的华家池水,唯有以开放之心拥抱时代的活水,以坚韧之志深耕能力的河床,方能在数字浪潮中行稳致远,不负遇见,不负成长。在浙大华家池畔所点燃的这盏心灯,必将以它的光亮,永远照亮我“为梦想拼搏”的征途——这征途上,每一滴汗水,都在默默浇灌着我们的明天。(刘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