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先生的《有效的经营者》以深刻的洞察揭示了企业经营的本质规律。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掩卷深思,书中精辟的经营智慧犹如一束强光,穿透了安全管理领域的迷雾,照亮了我对“安全”的全新认知:安全管理,本质上是一场关乎企业核心价值的“安全经营”。它要求我们超越传统“管控者”的角色定位,以经营者的思维、格局和方法论,重塑安全管理体系,使其真正成为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重塑安全定位:从“成本中心”到“价值经营”
宋志平先生强调“有效的经营”始于创造价值。传统安全管理常被视为“成本中心”和“合规负担”,投入似乎只带来“不出事”的底线结果。经营者思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并定义安全的价值链。
安全是生产稳定运行的基石,是保障员工生命健康的核心福利,更是企业品牌声誉和社会责任的无形资产。每一次成功避险、每一项隐患消除,都是在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价值做加法。我们必须学会“经营”安全投入产出比,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分析事故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以及与预防性投入(如培训、防护、技术升级)的对比,可以清晰地展示安全投入在减少经济损失和提升社会价值方面的显著效益。像经营者向股东展示业绩一样,安全管理者需要运用数据和案例,向管理层和全体员工清晰传达安全工作的实际价值贡献,赢得理解与支持,将安全从“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的集体价值认同。
二、整合资源:构建“大安全”治理格局
书中“整合优化”的思想,为打破安全管理“单打独斗”困境提供了钥匙,安全管理绝非安全部门孤军奋战,推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真正落地。
需将安全目标、责任及措施深度嵌入生产、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等业务流程,确保安全成为各岗位、各环节的核心要素,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积极引入智能监控预警、风险智能诊断平台等新技术,提升风险感知、预警和处置的精准性与时效性,让科技成为安全管理的强大引擎。善用专业安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的力量,借鉴先进经验,获取专业支持,构建协同共治的安全生态圈。安全管理需要“借力”,整合内外部资源方能形成合力。
三、精益求精:在安全领域践行“三精管理”
宋志平先生倡导的“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三精管理),正是提升安全管理效能的良方。
精简安全管理架构,明确各级职责边界,剔除冗余,确保责任到人。需建立精干高效、权责清晰的专业队伍和一线执行网络,确保安全指令畅通、执行有力。将安全要求分解到最小工作单元和操作步骤。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细化隐患排查,按区域、设备及风险等级分类,开展定制化安全培训,精准满足岗位需求。借鉴生产线管理模式,优化安全流程,消除无效检查、重复培训等“安全浪费”现象。运用PDCA循环,持续优化安全制度、流程和资源配置,追求以最小投入实现最优安全绩效。
四、创新驱动:激活安全管理的源头活水
“有效的经营者”必是创新者,安全管理同样需要拥抱创新。积极探索应用更先进的安全防护设备、监测预警技术、应急处置装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应急能力。
变革安全管理模式,推行安全观察沟通机制、强化安全领导力、打造安全文化建设标杆,激发员工安全参与热情。探索更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将安全绩效与个人、团队发展紧密挂钩。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深入人心的安全文化。超越标语口号,通过管理者示范、全员参与、故事传播、正向激励等方式,让“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无需提醒的自觉。
宋志平先生的《有效的经营者》给予我的最大启示是:安全管理者的最高境界,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安全经营者”。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安全观念,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整合资源,实施精益管理,并持续创新,将安全管理全面融入企业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唯有如此,安全才能真正从“成本包袱”蜕变为“价值引擎”,从“被动防御”升级为“主动经营”,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构筑坚不可摧的基石。
安全,是最大的经营效益;守护安全,就是守护企业的未来。(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