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好物有匠心》,书中那些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匠心故事,如清泉般涤荡心灵。它不应仅停留在工艺层面,更应融入我们党建工作的血脉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肌理,在每一寸绿化事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一、党建铸魂,以匠心雕琢“红色根脉”,筑牢信仰之基
党建工作的核心在于铸魂育人,这与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精神高度契合。一是精研理论,淬炼“思想纯度”。如匠人打磨璞玉,我们组织理论学习必须力戒“大水漫灌”。可结合绿化行业特点,在工地设立“红色苗圃”学习角,将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三会一课”,用“滴灌”方式精准滴入党员心田。通过“树苗成长”微党课,将党的理论与苗木养护知识类比,让抽象理论在泥土芬芳中具象化、可感知。二是精耕品牌,厚植“绿色先锋”。匠人追求作品独特价值,党建工作亦需特色品牌。在重点绿化项目设立“党员匠心示范岗”,围绕滨海区域树木保护、立体绿化技术攻关等难点,组建党员突击队。如书中匠人般专注解决实际问题,让党旗在盐碱地改良、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等攻坚一线高高飘扬,使“红色匠心”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二、人才兴企,以匠心培育“园林巧匠”,激活一池活水
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识才、育才、用才、留才,其过程如同匠人选材、育材、成器,处处需匠心独运。《好物有匠心》中“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正是人才培育的最佳注脚。一是精准“选苗”,严把人才入口。针对绿化设计、施工养护、生态修复等核心岗位,构建以“匠艺潜质”为核心的能力模型。在师带徒培养模式下,增加“微景观制作”“苗木病虫害现场诊断”等实操技能培养,像匠人般洞察其是否具备“与草木对话”的耐心与解决问题的巧思,从源头上甄别“好苗子”。二是精心“育苗”,厚植成长沃土。人力资源工作需构建分层分类的“匠才”培养体系,对新员工实施“导师带徒”制,安排经验丰富的“园林老师傅”手把手传授修剪、嫁接等“手上绝活”;对骨干人才,设立“绿匠工作室”,鼓励围绕盐碱地植物应用、低碳施工工艺等开展创新攻关,积极参与行业技能竞赛,助其如名木般持续向上生长。三是精诚“留根”,涵养匠人生态:匠人文化需代代传承。党建工作要着力营造尊重匠艺、崇尚匠心的组织氛围。定期组织“老匠人技艺展演”“青年工匠沙龙”,讲述公司老一辈园林专家“一棵树守护一座城”的故事。改善一线养护工人作业环境,保障其职业健康与尊严,让“绿匠”们真正感受到被珍视,愿意将根深深扎在公司这片沃土。
三、融合赋能,以匠心贯通“党建+人才”,共绘绿美新篇
党建与人力资源工作,如同树木的根系与枝干,唯有匠心贯通方能协同繁茂。我们将以“匠心”为纽带,一是在“匠心”中寻找融合点。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发展成党员。深入开展“三组联建”活动,让技术攻关与党性锤炼同频共振。将解决一线技术难题、传帮带青年员工等作为党员责任区重要内容,使匠心实践成为检验党性的“试金石”。二是在“匠艺”中提炼价值观。将绿化工匠们“精雕细琢、敬畏自然、久久为功”的职业操守,提炼升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党建活动广泛宣传,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铸就独特的企业文化软实力。
匠心,是时间的沉淀,是专注的结晶,更是价值的升华。作为公司基层党建工作者,我定当以“园丁”般的定力与热忱,将这份“绿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党建的“红色匠心”筑牢思想根基,用人力资源的“育才匠心”激活队伍动能,为公司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技艺精湛、甘于奉献的“绿色匠师”队伍,共同执匠心之笔,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间描绘出更加生机盎然、绿意绵长的时代画卷!(李涛)